酌古鉴今:除灾享吉,民始识禹!(数文)

Facebook Logo LinkedIn Logo Twitter Logo Email Logo Pinterest Logo

【圆明网】
朝廷除奸恶,群臣皆庆贺!

贞观五年,治书侍御史权万纪和侍御史李仁发,二人都因告密、诬陷、毁谤,多次被唐太宗召见,予以训教。他们任意告发、攻击别人,极尽欺蒙之能事,使得皇上震怒,而大臣们无以自安。

较长时间,里里外外的人,都知道他们二人不对,但没有谁能向唐太宗谏诤。

给事中(官职名)魏征,严肃地上奏说:“权万纪、李仁发,他们都是小人,不识大体,自认为诬陷诽谤是对的,阴谋诡计是对的。凡是被他们所告发、攻击的人,并非都真的有罪。陛下容忍他们的短处,对他们完全听信。他们就施展奸谋,对下拉拢,对上欺瞒,干了许多无礼的事情,来博取耿直的美名。他们诬陷房玄龄,排挤张亮,并不能整肃朝廷,却白白地损害了圣上的英明。自从任用这二人以来,哪怕给国家做了一件有益的事,臣都甘愿受斧钺之诛,背负不忠的罪名。陛下纵使未能推举好人来播扬圣德,怎能引进奸邪,而自损声威呢?”

唐太宗经过深思,很高兴地接受了魏征的意见,赏赐给他绢五百匹。后来,权万纪的劣迹逐渐暴露,李仁发也被解职黜逐。权万纪被贬为连州司马。

朝廷中的群臣,都因此而互相庆贺。

(《贞观政要》)

【附言】

弘扬好的,鞭笞邪的,才能树立起社会正义;才能得民心,顺民意。使君主威德鸿展,而风气归正。

自知之明

北魏孝庄皇帝,任命王晞为侍中。王晞极力推辞,不接受。

有人劝王晞不要自谦,王晞说:“我自幼至今,见到的能人很多。我从小时候到现在,一直言语钝拙,干的事,很少有不失败的。再说我的性格实在粗心迟缓,不能胜任现在的需要。皇上对我的恩赐偏爱,我用什么来报答偿还呢?万一我的缺点发作,暴露无遗,就会连退路也没有了。我不是不想做高官,但我思之再三,还是不勉为其难的好。”

(《北朝四史》)

【附言】

一个聪明人,一定会思前想后。古人讲:“自知则明,自胜则强。”很有道理!

“宋何以亡?”

元世祖会见南宋降将,和和气气地问他们:“南宋为什么会灭亡?”

降将们都说:“贾似道当权,轻视武将而注重文儒,将士们对此抱怨,没有斗志,所以元军到来,宋军争着解甲投降。”

元世祖问大夫董文忠说:“这种说法对不对?”

董文忠便追问降将说:“贾似道待你们确实很薄,但南宋皇帝却是给了你们官爵,使你们高贵;给了你们俸禄,使你们富足。这不算对不起你们吧?现在你们抱怨宰相,也连累了皇帝。你们不肯尽力作战,白白看着国家灭亡。你们作为臣子的气节,哪里去了?这样看来,贾似道看不起你们,正说明了他早知道你们是不可信赖,不可依靠的人。”

元世祖很赞成董文忠的这番话。

(《元史》)

【附言】

元世祖善于倾听各方面的意见,董文忠善于从别人的陈述中发现问题,并找出实质。都能给人以启迪。

除灾享吉,民始识禹!

尧舜的时代,遭受特大洪水,波浪滔天,天下一片汪洋,只有一些山头还露出水面,许多贫民百姓,被活活淹死。幸存下来的人,也受尽了困苦。当时禹是一个普通老百姓,尚未建功立名。但是舜很了解他,派他承继前人(鲧),来治理洪水。

禹于是凿开龙门,劈开荆山,引水穿过熊耳(地名),打通鸟鼠山。他顶风冒雨,不辞劳苦,脸晒得黝黑,手脚磨起了老茧。他忙得帽带松了,也没有空闲系紧。多次经过家门,都没有时间进去看望一下自己的家人。终于使大小河流,东流入海,西灌沙漠。他竭尽全力,制服了洪水。

活着的人,再也不担心被洪水吞没,化为鱼鳖了。于是大家都歌颂他,在除灾享吉之后,才知道他道德高尚,才能出众。

社会上的大多数人民,只是到这个时候,才开始认识和感戴大禹王!

(北齐•刘昼《刘子•知人》)

【附言】

上古大禹,治水救民;
千辛万苦,众莫识名;
鸿威鸿德,济世济人;
除灾享吉,百姓安宁;
巍峨高哉,万世感恩!

* * *

Facebook Logo LinkedIn Logo Twitter Logo Email Logo Pinterest Logo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