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江忠源拜神赈饥,神奇卓效!

Facebook Logo LinkedIn Logo Twitter Logo Email Logo Pinterest Logo

【圆明网】
江忠源(1812--1854年),字常孺,号岷樵,湖南新宁人,举人出身。

清代道光末年,江忠源任秀水(今浙江嘉兴)县令。时值秀水地方大灾,夏收颗粒全无。一时米价腾贵,人心浮动。饥民无以为生,只好群聚抢米为食活命。江忠源刚上任,便接到二十多个状纸,案情内容都是大户控告饥民抢米的。当时县衙,也已捉拿抢米“罪犯”,不下百余名。

江忠源县令深知,这些案犯,实际上绝大多数,都是善良百姓。只有解决了他们的饥饿,抢米风潮,才能真正制止。而解决他们的饥饿,从当时的条件看,又只能请大户人家捐赈。

在认真考虑了一番后,江忠源采取了以下措施:他对绝大多数“罪犯”,先置之不问,仅挑选出其中一个“著名凶恶,为害地方”的真正地痞恶徒,加以严惩。

然后,他让手下的差役,请来秀水县内的绅士、富户。江忠源带着这些人,一起去拜谒城隍庙(当地城隍,十分威灵)。据史书记载,江忠源从袖中取出先已写好的誓神文,念完后,征求意见,问道:‘诸君肯与我共同署名否?’众人听罢,神态为之一震,表示同意。然后,江县令执香、鸣钟鼓,与大家同跪城隍神前,江县令高声朗诵誓文一遍(内容大致是:我等在大灾之年,各尽其力,共度时艰,为民为己,同造福德。敬请神灵保佑垂鉴!)然后,江县令又请绅董们各诵一遍,大家都照此做了。

这一招很灵,当下就使得人皆肃然庄敬,“闻者无不懔栗”,接着,他请这些富绅们,量力而行,当场认捐。他早准备好了两种匾额,对那些捐钱粮多的,立即给予佩戴红花、鼓吹,以“乐善好施”四字,褒而匾之;对个别“铁公鸡”自私成性,漠视百姓哀苦,一毛不拔者,大书“为富不仁某某”额于其门首,责令地保巡视:“毋使(此匾额)藏匿。”

江忠源这种办法,是以敬神济贫、乐善共福的内涵,来祈请神明,借其威灵,对那些为富不仁之辈,施加压力,以动员他们捐钱粮赈灾。效果十分明显。数日之间,即获捐银粮甚多。

接下来,江忠源县令“乃乘船亲查饥民户口人数,分地段汇册,请那些出捐之人,自行发给。并教谕那些受捐户,当面致谢、领取。五日以内,报告到县府查核”,这中间,并不让官吏收授。这样作的好处是:事情做在明处,让施捐者放心,使受益者感恩致敬。无暗箱操作之各种弊端,有宣扬教化德性的许多好处。真可以称得上是:“非唯意美,法亦良矣!”

江忠源办理赈务即毕,又和幕属商量,认为先前因抢粮被拘的善良百姓“饥驱罹法,情甚矜悯”,不再逐案审详,只是造一总册后,一并从宽发落。

他将这种处理方法,上报当时的浙江巡抚吴文熔。吴文熔也认为他处理得当。于是嘉奖、通饬各府县:此类案件,一律“照秀水江县令之法办理。”

当时有很多百姓,感谢的说:“是江青天救活了我们!”

江忠源出于亲民爱民之心,动员富户,同敬神明,献捐赈饥,共祈多福。使全县得以安宁度荒,救活了大批饥民。他的思想和方法,颇有启迪和教育意义。

(事据《清史》等)

* * *

Facebook Logo LinkedIn Logo Twitter Logo Email Logo Pinterest Logo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