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网】
一、牛刚吃,为何要赶它走?
晋朝时,有个名叫韦虚的人,母亲让他看护自家的稻田。有一头牛,走过来吃稻秧。韦虚任着牛去吃,却不上去驱赶。等到牛吃足了以后,自行离去。这时,他才过去整理被牛践踏得乱七八糟的秧苗。
他父母对此非常生气。韦虚却说:“物各欲食,牛方食,奈何驱之?(各种动物,都有饿了想吃的时候。牛刚刚吃,为什么要赶走它呢?)”
父母更加恼怒地说:“照你这样说,你为什么还去整理那散乱的稻秧呢?”韦虚说:“这些稻秧,它们也还要继续生长啊。”
二、以社稷为重,以军权为轻
唐朝时,贾耽担任山南节度使,派遣行军司马(官职名)樊泽,向朝廷奏事。樊泽完成任务返回以后,就在这一天,贾耽正摆宴席,招待客人。同时,朝廷的使者,送来了紧急文书,要樊泽代替贾耽的职位。贾耽把文书揣在怀里,气色平和。
饮宴结束后,贾耽把樊泽叫来,告诉他文书的内容,而且命令将领和官吏,都来拜见樊泽。
牙将张献甫,在私下愤怒地说:“樊泽早就想夺取您的军权,对您不忠心。他这次進京办事,可能是借机有所活动。您应该马上把他杀了。”
贾耽说:“皇上刚才颁发的命令,是让他做节度使。我以社禝为重,以个人的军权为轻。你别管此事,跟我一起走吧!”
贾耽当天就办完移交手术,把张献甫带在身边,一起离开了驻地。
三、“我为宰相,当激浊扬清,怎敢荐盗?”
北宋时,张齐贤在家中举行宴会,一个奴仆偷了几个银器,揣在怀里。张齐贤从门帘里看得一清二楚,也不去过问。
后来,张齐贤做了宰相,府上跟随的人,都先后做了官。只有那个偷东西的奴仆,没有予以提拔。乘一个空隙,那个奴仆哭着请求说:“我侍侯您时间最长,为何不提拔我呢?”张齐贤怜悯地说:“你还记得偷我银器的时间吗?我三十年没有告诉别人,即使你也不知道。但是我为宰相,当击浊扬清(应当打击坏的,赞扬好的),怎敢荐盗,把小偷推荐上去为官呢?考虑到你跟随我时间长,我给你一笔钱,你自己到别处找个地方,安居乐业吧。大概你知道这事后,也会自感惭愧,不愿留在我身边的。”
这个奴仆,非常自愧,害怕。拜谢后,哭着离开了。
四、 一握手,便将歧见消融
北宋时,韩琦和范仲淹,在讨论防御西夏的事情上,意见不和。范仲淹站起来就要走,韩琦从后边,拉住茫仲淹的手说:“你主张的事,就不能商议吗?”韩琦满面和气,把范仲淹的怒气也化解了。
只是拉一下手的功夫,便消融了很多不同的见解。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就应当这样。
五、祸福无门,唯人自召
辅公祐,是隋朝末年的齐郡临济(今山东章丘西北)人。初从杜伏威起事。后杜伏威降唐,他被夺去兵权。之后,他起兵反唐,称帝,国号宋。很快失败,被俘杀。
李孝恭,是唐初大将,唐高祖的堂侄。贞观初年,任礼部尚书,封河间郡王。
当初,辅公祐占据江东,起兵反唐。河间王李孝恭,被派前往镇压辅公祐。李孝恭从荆州往九江進发,临行前,同将领们在一起喝酒壮行。
李孝恭命令取些水来,忽然,一碗清水,却变成了血!在座的将领们,都大惊失色,认为是不祥之兆,并且是大凶。
但是,李孝恭从容不迫,慢慢地说:“遭受祸患和取得幸福,没有诀窍可言,祸福无门,唯人自招。我们正大光明,心中无愧于朝廷和百姓,又何必担惊受怕呢?辅公祐坏事做尽,罪恶累累。现在,我们依靠唐王朝宗庙祖先的保佑,去征讨叛逆,碗中的血,就是辅公祐要掉头的象征。”于是,他带领着大家,继续痛饮了起来。
当时在座的人,就十分佩服李孝恭的胆识和器量,他处变不惊,光明正大的品格和镇定,确实能使将士们增加自信,感到安宁无忧。后来终于取得了胜利。
(以上均据郑瑄《昨非庵日纂》)
* *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