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网】
一、与天下人共财
畅师文,元代南阳人,做过令史,延祐初年,拜翰林学士。卒追封魏郡公。
畅师文在做大平路总管时,家中收到的米粮,装满了仓屋。他说:“我家只有这么几口人,什么时候才能吃完呢?”便招呼那些贫穷的乡邻,来家里随意取米。
老百姓都称赞他:“畅师文,大襟怀,能与天下人共财!”
由于畅师文的仁德,感化了许多人,大家都能互相关心,互敬互爱。整个乡里的社会风气,都淳厚起来。老百姓讲:“一个老鼠弄脏一锅汤,一位贤士感化一个乡。畅师文就是这样的贤士啊!”
(明代郑瑄《昨非庵日纂》)
【附言】
“与天下人共财”,这是一种大境界。可在中共治下,许多贪官却恨不得“天下财,都归我!”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观。
能修炼到前面这种大境界的人,一定是大有益于社会的贤者,而一心只想着自己的人,注定不会有什么大作为。那些贪官污吏,必定会惹火烧身,甚至祸及家人。
二、段秀实护民而又无可奈何,可歌可泣
段秀实,唐代开阳人(今陕西千阳县)人,曾任节度使、司农卿。
段秀实在负责田事的营田官时,遇到泾原大将军焦令谌,强夺民田。
这年大旱,焦令谌却强逼老百姓交租,百姓纷纷找段秀实告状,段秀实断案后,写下“免于交纳”的木牒,交给那位农夫作凭据,严令焦令谌退田免租。
焦令谌看完木牒后,大怒道:“我还怕你段秀实吗?”并把木牒放在农夫背上,杖打二十。
看到农夫遭打,鲜血淋漓,段秀实哭着说:“是我无能,亏待了你!”他连忙撕破自己的衣服,为农夫包扎伤口,为他敷药。并把自己的马卖了,代农夫交租还债。
淮西将军尹少荣,听说此事后,大骂焦令谌说:“段秀实廉洁仁义,为了你,把唯一的马卖了换谷给你,你都收下了。你难道不觉得耻辱吗?你还是人吗?”焦令谌听了淮西将军尹少荣的斥责,冷静下来,羞愧万分地说:“我再也无脸见段公了!”
(明代郑瑄《昨非庵日纂》)
【附言】
焦令谌强夺民田,欺压百姓,有恃无恐。段秀实想主持公道,无奈职位低微,无能为力。只有淮西将军尹少荣,敢于大骂焦令谌,令其自惭形秽,这可能是淮西将军的职位,在焦令堪之上的原因吧。
段秀实爱民、护民、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实在可歌可泣!
三、不忘故旧的“菜羹张”!
张佖,宋代常州人,任虞部郎中。张佖曾任掌管国史的史馆官员,那时,他家常有许多客人来吃饭。
有一回,宋太宗问他:“你家怎么有那么多食客?”
他回答说:“我的许多亲戚故旧,在都城谋生,他们很穷,衣食困乏,而我多少有点节余,所以他们常来我家吃饭。我也没什么可招待的,只不过是些菜羹而已。
这天,趁他家正吃饭时,皇上突然派人来,取走了他家的饭食。一看,果然是粗粮菜羹。
皇上表扬他讲了实话,也很赞赏他的廉俭。从此以后,便称他为“菜羹张”!
(明代郑瑄《昨非庵日纂》)
【附言】
“菜羹张”的称呼虽然俗了点,却不失为一位官员的美誉。这种自己发达了不忘故旧,面对皇上的询问而不隐讳,敢于说实话的人,其人格十分可贵。更加上他的廉俭,尤其使人感到可亲可敬!
四、不为个人名利,只为修河赈饥
宋代浙江绍兴人邵灵甫,乐善好施,家存有数千斛谷米。有一年,遇大灾,饿殍遍地。有人劝邵灵甫赶快把米粜出去,说:“可赚一大笔钱”;要么就低价卖出去,说:“可博得好名声。”
邵灵甫却说:“我已有了计划。”他把所储存的粮食,都拿出来,用来雇人兴修河渠,修筑马路。
四方乡邻,争来干活,自县城到湖镇四十余里的马路,很快修通,又疏浚蠡河、横塘等八十余里的渠道,把罨画溪与震泽湖,沟通起来。
这样,不但水陆交通得以兴修,万亩稻田得以灌溉,当地百姓也都度过了饥荒,可谓一举多得。
(明代郑瑄《昨非庵日纂》)
【附言】
在大灾之年,邵灵甫用自家的存粮,雇请四方灾民,修筑道路、疏浚河道,以此达到救济灾民的目地,同时还不让灾民背上感恩的包袱。真是用心良苦!可见只要用心计划,就能把好事做得更好。
从这篇文章中看出:邵灵甫本来并不是个做官的人。但此人如果做官,肯定是个好官!
五、朝廷命官张尚书,给积阴德者叩头!
张咏,号乖崖,北宋时的鄄城(在今山东)人,官至兵部尚书。
张咏在成都时,曾做异梦,梦中听到神仙说:“黄兼济积有阴德。”
张咏便请黄兼济来作客,恭敬的问他:“你积了什么阴德?”
黄兼济摇头不语。后来被问急了,才说:“没有别的,只是每年麦熟后,拿出三万缗钱,收购粮食;待来年青黄不接时,再以原价卖出。这样做,对己无损,却有益于穷人。”
身为朝廷命官的张尚书听后,赞叹不已,便请黄兼济坐到上位,自已整理衣冠,向他跪下,叩头施礼后,讲道:“现在居住乡间的士大夫们,都应该量力仿效您这种义举。如果官府能发布条例,将您的义举加以推广,百姓都会大受裨益!”
(明代郑瑄《昨非庵日纂》)
【附言】
多为利人之举,不做损人之事,这是一个官员的良心所在。反腐倡廉,就是要根治损害国家和群众利益的行为,倡导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廉洁风尚,为百姓多做好事实事,多积阴德!所谓阴德,就是:但行好事,只做不说,不求人知,不欲人谢之举。
六、孙一谦治狱,保障人权
孙一谦在担任南都(今南京)司狱的时候,狱中囚犯,每天应发给一升米,但狱卒常将米偷去,不给囚犯口粮。加上分发时多少不均,以致有人吃不上饭。更有甚者,犯人初入狱,狱卒强迫他们交铺位钱,如果不交,就让睡在湿的地方,而且不给饭吃。
孙一谦上任后,禁止这些错误的做法,并亲置一秤,称米做饭,按囚犯的名册打饭,对仍吃不饱的,适当照顾,做到公平合理。
他看到有的囚犯的衣服破了,就叫家人为他们洗补好。由于孙一谦严明纪律,狱卒不敢再向囚犯索取分文。
每次上司来视察监狱,问囚犯有什么意见,囚犯们都回答:“孙一谦让我们能吃饱穿暖,我们很荣幸啊。”
孙一谦在任职三年后,转到灵山任职。司寇(官职名)王世贞(明代太仓人,官至刑部尚书)作诗赠曰:
青衫白马帝城西,
祖道无人日欲低。
犹有若卢方亩地,
赭衣能作数行啼!
——这是对孙一谦的真实写照。
(明代郑瑄《昨非庵日纂》)
【附言】
尊重囚犯人格,尽心让他们吃饱穿暖,不准狱卒盘剥囚犯,用今天的话说,叫做保障人权。明朝的孙一谦,能有这样的认识和态度,可谓功德无量!
反对司法腐败,这是当今人们不得不提的一个话题。中共监狱里的黑暗与残酷,例如活摘法轮功人噐官等等,罪比山高,令人发指。
人们啊,张开你的明目,认清中共的丑恶;擦净你们的良心,挺身而出,为人类的真理和正气发声,谴责邪恶,招唤并迎接你们自己美好的未来吧!
* *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