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悠悠:惩罚進言者,绝非国家之福!(外四篇)

Facebook Logo LinkedIn Logo Twitter Logo Email Logo Pinterest Logo

【圆明网】
一、“用人得失,所系非小!”

崔群说:“人们都认为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从范阳起兵叛乱,是天下大乱的开端。我则认为: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罢免贤相张九龄,专任奸臣李林甫,是治与乱的分界线。用人得失,关系十分重大,绝非小事!”

人们认为:崔群的这一论断,卓越深刻。

二、惩罚進言者,绝非国家之福!

唐宪宗小声的询问李绛说:“谏官往往毁谤朝廷政务,完全没有事实根据。我打算将他们中间一两个突出的家伙,予以降职、流放,以警诫其余的人。你认为这样做行吗?”

李绛大声的回答道:“这大概不是陛下的本意,肯定是有奸臣想蒙蔽陛下的视听。臣下的生死,往往和君主的喜怒联系在一起,有勇气开口進谏的,能有几人呢!即使有人進谏,也都是经过日日夜夜的思量,朝朝暮暮的删减,以至谏书呈交时,所剩已经没有原来的十分之二三了。所以君主孜孜不倦的寻求劝谏,犹恐无人進谏。何必要对進言者,处以罪罚呢?如果这样做,就会让天下之人闭口不言,这可不是国家的福气啊!”

唐宪宗十分赞赏李绛的進言,于是不予惩罚谏言者。

三、以奸贼资财,赐与百姓

李锜,是淮安王李神通的后裔,受唐德宗宠任。他恃恩骄横,剥削百姓。唐宪宗即位后,李锜起兵反叛,兵败,被押送至长安处死。

唐宪宗诛杀李锜后,有关部门,没收李锜家中的财产,准备转运到京城来。翰林学士裴珀、李绛,進言认为:“李锜过度奢侈,残酷剥削六州百姓,使自己家富有;他还滥杀无辜百姓,从中夺取资财。陛下怜悯百姓无处说理,所以讨伐并诛杀了他。现在将没收的金银丝帛,装载成车,运送進京,恐怕会使各地的百姓感到失望。希望以奸贼李锜的物资钱财,颁赐给浙西的百姓,用以代替他们今年应交纳的租税。”

唐宪宗称赞、感叹了很久,随即采纳了他们的建议。

四、什么是得人心的必然?

李训、郑注之祸后,宦官仇士良等人,气焰嚣张,凌辱百官。每逢在延英殿商议政事时,宦官动不动就拿李训、郑注来折辱朝廷官员。宰相李石、郑覃,对他们说:“李训、郑注,是谋反的首领,但他们究竟是由谁推荐提拔的呢?”

仇士良等宦官,自知理亏(就是他们所推荐),哑口无言,不能回答。从此以后,他们的嚣张气焰,有所收敛。

朝廷的官员们,从此以后,都很敬重和依赖李石、郑覃。可见伸张正义、抵制邪恶之举,才是得人心的必然。

五、“愿相公无权!”

周墀,在刚担任宰相时,私下里对韦澳说:“我的能力小、责任重,请你今后多来帮助我!”韦澳说:“愿相公无权!(希望宰相您像过去一样:没有权力!意即:凭公理而不仗私权)”

周墀一听,感到十分惊讶,他不明白这话,是什么意思。韦澳解释说:“赏功罚罪,如果不符合天下公论,就会造成巨大损失。这时,希望您不要以个人的喜怒爱憎,强迫下面去实行。平日里,宰相只要命令各部门的官吏们,各尽职守,公正行事;那么,您只要在朝廷整饬衣冠,恭恭敬敬的坐着不动,就行了。这样,天下自然便能得到治理。您何必还要什么权力呢?”

周墀对韦澳的这番话,深表赞同。

(均据宋代孔平仲《续世说》)

* * *

Facebook Logo LinkedIn Logo Twitter Logo Email Logo Pinterest Logo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