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网】
一、一张字条释纠纷
中国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宗泽有着过人的才识和胆略。
当时,投降过来的将领赵海,驻扎在板桥,心中图谋不轨。他总是在交通要道上,挖路设障,以阻碍行人。有八个割草的人,走过了赵海的路障,赵海闻讯后,十分气愤,便把这八个人抓了起来,剁成了肉酱。
有人看见了这件事,立即报告给宗泽。宗泽派人召见赵海,赵海带了五百个随从做保镖,進入了宗泽的大营。宗泽当时正在和客人谈话,赵海進来后,在宗泽的询问下,把事件的经过回禀了一下,但却没有认错,还讲了他的歪理。
宗泽听完以后,随即命令:“将赵海带上刑具,送入监狱。”宗泽的部下,便将赵海拘押、带走了。
当时在座的客人,心中胆怯,小声的劝宗泽说:“他带的护卫很多,暂且还是不要动他吧。”
宗泽笑着走出来,对赵海的部将说:“把你的人带回军营吧,明日我要在闹市斩杀赵海,以正法纪。”
赵海的那个部将,见宗泽沉着冷静,感到自己心里非常的激冷,便老老实实的,按照宗泽的指令,把那五百个随从保镖,规规矩矩的带走了。
当时在场的人,都替宗泽担惊、害怕。宗泽却从容平静得像往常一样!
另外,还有一件事:
统制官杨進,驻扎在城南;王善驻扎在城北。他们二人互相不服气。有一次,各自率领部下,在天津桥,对峙起来。
宗泽知道后,写了一张纸条,叫人送去,分别交给杨進和王善,他们二人,各自看了一遍。纸条上写的文字是:“保国安民的决心,是你们这样体现出来的吗?在对敌征战中,谁是国家民族的英雄,自然能显示出来。何必这样来表现自己的英勇善战呢?”
杨進和王善两位部将,看了这张字条,又惭愧,又沮丧,都领着各自的人马,退回去了。
二、临乱不惊
荆州的局势,尚不稳定。三国魏名将张辽屯兵在长社,即将出发时,营中有人谋反。正值半夜,火光四起,营中大乱。
张辽对左右的副官说:“不要惊慌,这不是全营反叛。必定是个别人想闹事,他们先以惊慌,来扰乱人心。”
张辽立刻随即下令说:“没有参与叛乱者,请静坐在原地待命。”张辽领着几十名亲兵,在大营的正中,站立观看,镇定屹然,稳如泰山。
不久,军营便平静下来。张辽很快就将谋反的主犯,抓获处死了。
三、遇事莫慌,先稳人心
西汉汉成帝建始三年的秋天,京城的老百姓,忽然无缘无故的惊扰起来,纷纷传言要发大水,百姓们四处奔跑,互相践踏,老者弱者哭喊呼号,长安城中一片混乱。
皇上赶紧在前殿召集公卿大臣,商量对策。大将军王凤提议,太后、皇帝、皇后以及后宫嫔妃,可以上船避难。城中的官吏、百姓,可以到长安城墙上(城基很宽阔),以避大水。别的大臣,也都认为这个对策不错。只有左将军王商独执一见,说:“今天这事,肯定是谣传。如果皇上登船、吏民上城,大家都来避水,事变就闹大了,不合适。这样只能更加使老百姓受惊吓。暂且等待,让我先行察看,再作定夺。”
过了不久,长安城中,逐渐安定。一问消息来源,果然是谣言。
四、儒将典型
南宋名将余玠曾为四川宣谕使。
当时有一个名叫王夔的都统,一贯桀傲不驯,不受约束。他所到之处,总是掳掠百姓,蜀地的民众深受其苦。他还将部属配备的军马,全部收归己有,等到要开战的时候,再高价卖给他们。
朝廷虽知道王夔的违法行为,却无法惩治他。于是便派余玠,乘大船前往“抚慰”。
余玠到达嘉定的时候,王夔率部下前去迎接,但他所率的兵,都是老弱病残,共有二百来人。
余玠看到这个样子,说:“我很早就听说都统的兵强马壮,今天见了,才知道和外面的传闻,相差太远。”
王夔回答说:“我的兵马,并非不强壮,之所以不敢带他们出来迎接,是怕惊吓了你的随从。”话音刚落,王夔把手一挥,刹那间,部队部署的声音如雷声隆隆,又象江水沸腾,声音止处,兵阵已经排好,旗帜鲜明,刀枪闪闪,沙场之上,人如林立,然而却无一人乱行。
余玠站在河中的船上,心中暗暗震惊。身边的船夫,吓得惊恐失措,连掌棹的手,也颤抖不止。而余玠神情自若,慢慢的命令手下,按预定的顺序给士兵颁奖。仪式進行得有条不紊。王夔退到一边和别人说:“儒者中,竟然有这样的人啊!”
余玠稳住了局面后,将王夔逮捕,杀之除害。蜀中百姓,人人称快。朝廷终于铲除了这个心头之患。
(以上均据郑瑄《昨非庵日纂》)
* *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