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三个清代幕僚的故事

Facebook Logo LinkedIn Logo Twitter Logo Email Logo Pinterest Logo

【圆明网】
“清凉散”邓石如

邓石如,自号完白山人,清代书法篆刻大师,品行非常高洁。

乾隆庚戌年,邓石如客居曹文埴幕府时,曹文埴因祈福一事進京,强拉邓石如一起去。邓石如独自戴着草帽、穿着草鞋、骑着毛驴,后曹文埴三天出发。曹文埴官轿一行因为山东发水灾耽搁了,邓石如在开山赶上了他。当时巡抚以下官员正在隆重迎接曹文埴,邓石如骑驴经过衙门口,被门卫拦住呵斥。曹文埴坐在高堂上,望见邓石如,急忙快步赶出,请邓石如進衙门坐上座,对满座宾客说:“这就是江南高士邓先生,他四体书法都是清朝第一。”官员们大惊,要为邓石如准备车马随从。曹文埴说:“我已经很委屈先生了,我想拉先生進京,最终先生不肯与我同行,希望你们与我一起成全先生的志向。”于是率官员们送邓石如出门,邓石如跨上毛驴,飘然而去。

后来邓石如来到毕秋帆尚书幕府。毕秋帆喜好风雅,挥金如土,江南名士大多聚集在毕秋帆幕下,享受轻裘肥马的豪华生活氛围。邓石如唯独清贫不改,坚持布衣徒步。三年后,邓石如辞职回乡,毕秋帆强留他,邓石如不肯,毕秋帆于是为他购置田宅养老。毕秋帆在为邓石如把酒送行时,说:“先生是我幕府中一剂清凉散,如今先生走了,我的幕府失色不少啊!”四座名士都很惭愧。

孙星衍勇焚“妖书”

孙星衍,字渊如,小时候被袁枚誉为“天下奇才”,与其订为忘年交。

毕秋帆任陕西巡抚时,孙星衍在其处当幕僚。孙星衍行为狂放,不拘小节,喜欢戏谑捉弄人,其他平庸幕僚都很讨厌他,写檄文声讨驱逐他。孙星衍成为众矢之的却不自动消失,反过来用辞职要挟毕秋帆,毕秋帆只好让孙星衍独居一处,并增加薪俸。

一天,有长安秀才某某揭发咸阳秀才某某“伪造妖书,结党谋逆”。官府将咸阳秀才某某逮捕入狱,并搜获“妖书”、“名册”。刑名师爷如获至宝,报告毕秋帆,将要兴起大狱。孙星衍听说出了本“妖书”,就兴致勃勃约洪亮吉一起先睹为快,向刑名师爷借“妖书”一观。孙星衍他们一看,才发现“妖书”里面无非是佛教所谓施舍钱财得福报的话,至多是在利用佛门搞集资,并无大逆不道字样。而“名册”就是秀才编的门牌草稿,准备挨家挨户募捐用的。当时正值隆冬,炉火很旺,孙星衍与洪亮吉趁刑名师爷不注意,立刻撕毁“妖书”、“名册”,付之一炬。刑名师爷报告孙星衍销毁逆案罪证,毕秋帆也是风雅人士,无心靠冤案往上爬,不以为意,一场大狱竟冰释了。

后来孙星衍考中一甲進士,成为翰林院编修。孙星衍作为一甲進士,改官时本来应改任员外郎,但因为他不依附和珅,和珅刁难他,只给他改任主事。和珅暗示孙星衍登门乞求,孙星衍偏偏不肯低头,说:“主事总有一天会升为员外郎,何必奔走求人?”坦然就任刑部主事,后来历任刑部郎中、山东兗沂曹济道、按察使。孙星衍执法宽恕,平反冤案疑案极多,为官之余,钻研学问,学问渊博,一生著述甚丰。

朱秋芳刚毅如神

秀水人朱竹垞有后代叫朱秋芳,性格刚毅耿直,在云南做幕僚。朱秋芳每天都叫仆人卷好铺盖,官员与他一言不合,他就拂袖而去。他每十天领一次工资,从不透支,以免耽误走人。每当官员断案与他意见不同,找他“做思想工作”时,一定会遭到他的呵斥:“足下官职,难道是与生俱来的吗?或者是祖辈留下的,或者是自己遇到的,都是身外之物,为何非要牺牲百姓的命来保自己的官呢!”官员断案如果不公正,朱秋芳一定再三抗争,官员改正过来才罢休。

嶍峨县有个土豪李监生,富甲一方,横行乡里,看上了某个佃户媳妇。佃户媳妇性格贞烈,无论李监生利诱还是恐吓,她都不为所动。李监生就对她的丈夫和父亲重金贿赂,百般指使,利用亲情来逼迫佃户媳妇就范。佃户媳妇面临各方面压力,却始终不“转化”。李监生气急败坏,叫几个人把佃户媳妇捆成粽子绑在大树上,点起火要烧死佃户媳妇,还强迫佃户媳妇的丈夫和父亲在一边观看。佃户媳妇的丈夫和父亲跪下求李监生开恩,李监生更加暴戾,竟胁迫佃户媳妇的丈夫亲手烧死自己妻子,尸首随即埋在山上。李监生一手遮天,三年过去没有人敢揭发这件事。有一个厨师知道这桩惨案内幕,非常愤怒,却又无处揭发。

有旗人某某为官廉明,当上嶍峨县令。他上任一年多后,惊闻这一惨案,秘密报告上级请求查办李监生,却被上级刁难。旗人某某一怒之下,想告病退休。朱秋芳说:“太软弱了!要是你不查,此案永远不能真相大白。我考虑好了,我们连夜侦破此案,再等着被上级罢官,走的明明白白。”旗人某某慨然同意,于是找到那个厨师,藏在官署里作为证人,破案后,将案情原原本本上奏皇帝。此案震惊朝野,朝廷判决总督罚俸削职,两太守都贬职,前任三县令都革职,旗人某某因为上任两年才查办此案,也被追究责任,但皇帝特地下旨免罪,并让旗人某某進京入见。李监生畏罪自缢,仍然被戮尸,从犯二人发配新疆为奴。李监生家产被抄没,一半赔偿给烈妇夫家,一半赔偿给烈妇父家,烈妇得到朝廷表彰。于是朱秋芳名声大噪,瑶族甚至奉他为神明。

(据《清稗类钞》)

* * *

Facebook Logo LinkedIn Logo Twitter Logo Email Logo Pinterest Logo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