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探微(一)

Facebook Logo LinkedIn Logo Twitter Logo Email Logo Pinterest Logo

【圆明网】中国画是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民族绘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独特体系,以表现题材划分有人物、山水、花鸟三科;按表现手法来看有工笔、写意、兼工带写之别。绘画的工具材料为中国特制的笔、墨、纸、砚,造型手段以线条为骨,以颜色为辅。由于书画同源以及二者在抒情达意上都和线条运用紧密相连,因此,绘画同诗文、书法乃至篆刻相互影响,日益结合,形成了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艺术特征,有人说这样一句话:书画不分家。也是此种意思。

中国画的发展历程就如奔流在华夏土地上的黄河、长江一样源远流长。从战国、秦、汉一直到清代,在二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中,画家辈出,仅《历代画史汇传》所录,就有画家七千五百余人,加之他书所载及见于画迹者,当在万人以上。他们辛勤的艺术创作,留下了无数的优秀作品,是承载中华神传文明的重要依据,在中华神传文明的历史上做出卓越的贡献。

在上一次人类文明由于道德的败坏被神销毁时,那时的文化也大量丧失。随着新人类开始,人们只能使用石器,在新石器时代,远古的先民们用简单的黑、白、红三种颜色,以粗放的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法,在陶器上绘制出自己所熟悉、所喜爱的人物和动物形象。这个时期的绘画实践都是通过这种反应,表达人们的生活和对神的崇拜,同时满足生活中审美的需要,这是中国画的萌芽阶段。

经过夏、商、周,进入战国、两汉,随着神传文明的开创,绘画艺术已有了相当大的发展,从河南汲县出土的水陆攻战纹铜鉴,河南辉县出土的宴乐射猎纹铜鉴,湖南长沙出土的《人物夔凤帛画》、《御龙人物图》、《马王堆汉墓帛画》等作品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此时,人们已进一步重视对画家情思寓意的描述,人们已不仅要求绘画对象的概括描述,在这些作品中描述的对象从人物到大自然,从天上到人间,场景扩大了,景观丰富了,手法浪漫了,造型虽然简单,却栩栩如生,很能传神。因此,更深刻的反映神界与神传文明的绘画诞生了。其以线描勾勒的形象,略施色彩的绘画形式和造型语言成了后来中国画的最基本要素和传统。这个时期是中国画发展的重要奠基阶段。

到了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非常繁荣,著名的画家有顾恺之、谢赫、陆探微、张僧繇等。此时,山水、花鸟、走兽是画家们描绘的主要对象,尤其是山水画,已脱离了人物画背景的地位,而成为一门独立的画科。这个时期,出现了一批杰出的评论家,他们的论著,对后世起了很大的影响,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东晋的顾恺之和南朝的谢赫。

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和“迁想妙得”这两个著名的论点。他指明画家在作画时,不仅应追求外在形象的逼真,还应追求内在精神本质的酷似。在他看来,写形传神,应该是画家的感受,所理解,所熔铸的形、神,应该有画家自己的人生感悟在发挥作用。他以“迁想妙得”,就是指画家把自己的理念升华和人生感悟迁入绘画对象中,“神与物游”,达到情景交溶、神韵事物合一,然后“妙得”这种浸透了画家思想感情的绘画对象的形、神,从而创造出更典型化、理想化的艺术形象。这两个论点的提出,使前人曾经有过的、类似的、尚处在萌芽状态的思想变的清晰化、系统化了。

(待续)

* * *

Facebook Logo LinkedIn Logo Twitter Logo Email Logo Pinterest Logo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