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网】作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为政治国思想主要包括:“礼”、“仁”为其总则和核心;以德配天,以德教化;为政以“正”,举贤任能等。孔子还多次强调为政者应以身作则,以正道作表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的精辟论述和深邃的思想深深影响着后人。
孔子认为为政者首先要有正气。鲁国大夫季康子向孔子问政,孔子回答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这里“正”,是对“政”的最佳诠释,是为政的首要前提。孔子从为政者自身修养的角度,提出在上位者要出以公心,刚正无私,才能令行禁止,使百姓归于正道;如果为政者胡作非为,营私舞弊,那么他在民众眼里就毫无威信,说出的话也没有人听从,即“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为为政者的言行不只是个人行为,还代表着一种责任和风尚,具有很强的影响力,上行下效,要为民众树立道德的榜样。
怎么样才算的上是正呢?孔子提出要做到“克己复礼”。礼被称作“天理之节文”,是天理正气所在,礼义涵盖天地,是人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和仪则。人必须战胜个人的私欲,才能归于天理。礼义存于心,磊落坦荡,不搞阴谋诡计,“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行为要光明正直,不搞歪门邪道,“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敢于坚持正道原则,纠正别人不符合道义的做法,而不是随声附和,人云亦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提出为政要实行德治教化,即行仁政,才能得民心。他说道:“为政以德,譬若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只有以德施政,才能得到百姓的拥护,就象群星环绕北极星那样。孔子还指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思是用政法、刑罚来治理百姓,人们只想免于刑罚,却不知犯罪是可耻的;如果用道德、礼仪来教化他们,人们就不但具备羞耻之心,而且能够自我检点,改过向善。这里通过对比阐述政刑和德治两种治理方法的利弊,说明治理国家在于道德,而不在于刑罚。孔子任鲁国司寇时说:“审理诉讼,我和别人差不多,如果有不同,那就是不发生诉讼啊!”指出为政者要把未来行为的准则引进到教育中来,善化民众,才能使近在治下的人悦服,使远方的人归附。
此外,孔子还倡导“举贤才”、“从善如流”等。他说道:“善言不进,则政事不明;要闻善言,需要任用贤人。身边多贤人,所闻也就多善言;身边多奸佞,所闻也就多谄媚;身边多小人,所闻也就多名利。”他的学生子张问道:“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孔子说“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提出了君子崇尚的五种美德和排除的四种恶政。五种美德是:“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坚决杜绝的四种恶政是:“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这里孔子在提出为政根本要求的同时也划分了仁政和暴政的界限。
孔子是经世济民的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的“以德以礼”的治国思想和为政理念,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成为社会所维系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历史证明,要达到德治教化的清明政治,为政者必须要严于自律,坚持真理,实践道义而不留余力,恒守善念而以德化人,恪尽职守,为民造福。
* *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