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网】子产,复姓公孙,名侨,春秋时任郑国卿,他开放社会舆论,能够坦诚善意的指正别人的缺失,同时自己又能虚怀若谷,从善如流,把郑国治理的国富民强,百姓安居乐业,他的品行一直为后世所传颂。
一次,大夫子皮想任命尹何治理一个封邑。子产说:“尹何年轻没经验,恐怕不行吧。”子皮却说:“尹何忠厚谨慎,我喜欢他,他不会背叛我。让他去那里学习一下,他就懂的治理的道理了。”
子产说:“不行。爱护一个人,总是希望有利于他。现在您喜欢一个人,却把这么重要的事交给他,这好比一个人还不会拿刀,去让他割东西,他其实更多的会受到伤害。您对人的喜爱,只是伤害他罢了。以后谁还敢得到您的喜欢呢?”
接着,子产又诚恳的说:“您是郑国的栋梁,要是屋栋断裂了,我们这些住在屋子里的人不是也要遭殃吗?我怎敢不对您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比如您有漂亮的锦缎,一定不会让人用它去学裁剪的。大官大邑是用来维护百姓利益的,是身家性命之寄托,您却叫一个初学的人去治理,岂不是对漂亮锦缎的考虑超过了对封邑的考虑吗?我也从来没有听说过借做官的机会来学做官的,硬要这样就会给国家带来损失。我觉的关心一个人,不是要给他眼前多少好处,要为他长远打算,才是真正为他负责啊!”
子皮连连点头说:“说的好!我确实糊涂!我听说君子使自己懂的那些重大而长远的事情,小人却只注意细小的、眼前的事情,我就是这样的小人啊。衣服穿在身上,我了解而且爱惜它,大官大邑是用来寄托一生的,我却疏忽而轻视它。不经您这么一说,我还不明白呢,真是差点害了他。”子皮非常感激子产的忠告。
当时晋国的政事由范宣子主持,子产听说诸侯朝见晋国时贡品很重,对此事感到很忧虑。
一次,郑简公到晋国去,子产托随行的大夫子西带去一封信给范宣子,信上说:“您治理晋国,四邻诸侯没有听到您美好的德行芬芳远扬,却听说贡品愈来愈重。我听说治理国政,不愁没有钱财,而是没有美德。如果您贪图财物,会使诸侯和晋国人离心离德,这样晋国就不能保全,您的家室也会垮台,为什么执迷不悟呢?要这么多财物有什么用呢?道德,是国家的基础,有道德这个基础,国家才能强盛,不应该致力于这件事情吗?神护佑的是有德行的人,有了德行就快乐,快乐才能长久。用忠实的心宣扬道德,远方的人会来归附,近处的人也安下心来。宁愿让别人说:‘您的确养活了我们’,而不是让别人说‘您榨取我们的财物养活自己’。大象因牙齿而丧生那是因为象牙值钱。”
范宣子看了信很高兴,于是减轻了诸侯的贡品,致力于修德。
子产采用礼法治理国家,百姓开始的时候不太习惯,经常聚集乡校议论纷纷,褒贬不一。乡校即乡间学校,是古人开展各种学习活动的地方,也是人们聚会的公共场所。大夫然明给子产出了个主意,毁掉乡校,岂不一了百了。
子产反对这个主意,他认为听听民众的议论,只有好处没有害处,他说:“民众议论并非多言生事,那是人们对一些事情的各自见解。人们说的是善事我就做,说的不是善事我就不做。我做的对不对,好不好,也能从众人的议论中找到答案。这正好帮助我们,为什么要毁掉它呢?”子产还说:“我听说尽力做好事可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的。就象堵塞河流一样,江河大决口是堵塞不住的,舆论也是禁止不了的。下面言路堵塞,上面就听不到真的消息,国家就难言安全和稳定。”
子产没有听信闲言碎语,一直保留着乡校,并把它作为知晓民心,了解民意的重要渠道。他集思广益,并以民众的好恶、褒贬为镜,检点国家的大政方针及个人的举止言行。他还注意搜罗人才,用其所长,并能广泛听取建议,择善而从。因此郑国百姓们都遵礼守法,民风淳朴,政治清明。
古语说:“治国之道,必先通言路。言路者,国家之命脉也。”历史和实践证明,凡是言路畅通,百姓的呼声能够顺畅表达,社会就会开明、繁荣;反之,就会怨声载道。因此封锁讯息、堵塞言路、压制民意,是最不明智之举,必将受到民众的谴责,终被历史所淘汰。而那些在任何环境中敢于坚持真理、导人以正、坚定为善的人,是对别人最大的关爱和对未来负责,是人们心中最敬佩的人,是真正的智者和勇士。
* *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