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欣赏:梧桐影

Facebook Logo LinkedIn Logo Twitter Logo Email Logo Pinterest Logo

【圆明网】
梧桐影

吕岩

明月斜,
秋风冷。
今夜故人来不来?
教人立尽梧桐影。

【作者简介】

吕岩,字洞宾,一名岩客。唐礼部侍郎吕渭之孙。游长安时正碰到黄巢起义,便带着家人隐居在终南山。后遇钟离权得道,成为“八仙”中最广为传诵的仙人。《全唐诗·附词》里存其词三十首。

【字句浅释】

解题:据宋代周紫芝的《竹坡诗话》中记载:大梁的景德寺,有峨嵋院道者,严守戒律修行,二十年不下坐席。有一天,来了一个布衣青裘的魁伟不凡之人,与道者谈得很投机,于是双方约好第二年的同一天再来相见。第二年的那一天,到了中午的时候,道者沐浴净身后,端端正正的坐化了。到太阳西下时,魁伟之人果然来了,一打听道者,才知他已经辞世而去了。魁伟之人叹息了好久,忽然间就不见了。第二天在堂屋侧面墙壁最高的地方写下了这首词。到宣和年间,周紫芝游京师时还亲自看见过这首词。而且《全唐诗》“凡例”中也特别强调这首词是吕洞宾当时所作,与后来乩师从扶乩中录下的吕岩的其它诗词有所不同。后人因为词中有〔明月斜〕的句子,又把词牌名称改为《明月斜》。立尽梧桐影:站立在那里,直到梧桐树的影子都没有了。明月当头时,树影正在树下,当月亮西沉时,地上的树影也移向远处,最后从地上消失。

【全词串讲】

明月渐渐西斜,
秋风飒飒寒侵。
今天晚上朋友到底还会不会来啊?
让人立在梧桐树下直到树影散尽。


【言外之意】

这首词总共只有二十个字。开头两句写景,六个字就创造了一个特殊的环境:明月已经西斜,秋风已带寒意。其中一个“斜”字,可见作者已经等了许久(“斜”是相对于原来的“正”而言),隐隐暗示著作者内心的焦急情绪;一个“冷”字,紧接着“久等”的内涵,自然的托出夜深风寒的环境,便给人一种凄清之感。两个字又从环境的描写中传出了作者微妙的情绪。第三句加强了读者从前面两句中得到的印象:“今夜故人来不来?”果然是约好了的等人,等久而生急、急切而不免有些埋怨的情绪了。这句话看似平淡,顺口而说,实有天籁的自然之美。末句再回到写景中来:“教人立尽梧桐影”,造句巧妙、优美而内涵丰富,用现代汉语很难有平行的翻译方法。而且此句与开头两句一起创造出极美的意象:明月慢慢向西移动,夜风吹动着满树梧桐的枝叶,飒飒有声,梧桐树的月影随着月亮的移动也渐渐移向远处,最后完全消失。凄清的夜风中,作者还在那里孤单单的站立着,引颈企待朋友的到来!这是有声有色的画面,是一组电影镜头,这组省净的镜头便构成了一个内蕴丰富、意味隽永的完美意境。

现在写诗歌欣赏的人认定此词是吕洞宾学道之前的作品,因此写的是人世间诚挚的友情。但历史故事中却明明说他当时已经得道。对于理解词中的文字内涵和技巧来说,固然没有多大区别,但对于认真的修炼人或者相信修炼的人,在深层的理解上就有很大的不同。他那位“道者”朋友,二十年不下坐席,可以随时选择自己“坐化”的时日,可见已非泛泛之辈。他们之间的谈论,也决非泛泛而谈。而谈论还不尽兴,双方都愿意一年后再谈,可见缘分甚深,而且必有重要事宜有待一年后才能决定(否则只须隔天再谈了)。结果洞宾失掉了这次再谈的机会:道者中午坐化,他傍晚才到。可以推想,他们的约定很可能是在午前,否则,就是道者失约了。而从此词的内涵来看,是洞宾失约,因此才在梧桐树下的瑟瑟秋风中站了那样久,希望示道者以诚意,弥补自己的疏失。但道者终于没有来,而洞宾显然没有那样高的道行,可以自己去找到他。这件事必有其深远的结果,但话在题外,就不宜多说了。

此词的价值,不仅在于以二十字的篇幅,在《钦定词谱》和《词律》中留下一个永恒的地位,给后世诗词作者一个宝贵的艺术借鉴;更重要的是,它象一颗结实的钉子,把“八仙”中最有名的仙人的真实性,牢牢的钉在了历史的一页上,让信者欣慰,让不信者焦躁不安,但又拔不出来、扔不掉!

* * *

Facebook Logo LinkedIn Logo Twitter Logo Email Logo Pinterest Logo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