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可以根据其长短而分为“令”和“慢词”两大类:字句不多的小词叫做“令”,又称“小令”;篇幅较长、字句较繁的词则称为“慢词”。就象文章的分段一样,有些词可分为两部份、甚至三部份,其每一部份就叫做一“片”。如果一首词有两片,则分别称之为“上片”和“下片”。一首词的上下两片可能具有完全相同的句读、平仄和押韵方式,但也可能稍有不同或很不相同。
从广义上讲,词是属于诗的一种。正如我们在前言中所说,格律诗本身就是自带音乐的,有其音乐美的固定模式。词的格律要求比诗更严,变化更复杂,因此词实际上携带了更多、更复杂的音乐因素。
词与格律诗比较,主要有如下一些不同的特点:
1. 句子字数:格律诗每句的字数整齐,一般是五、七言,没有象古风或乐府诗中那种“杂言诗”;而词则是以“杂言”为基本特徵的,所以词又叫“长短句”。这一区别很明显,任何人一眼就能看出来,但它却是格律诗和词的一个重要的区别。
2. 句读:格律诗的句读方法,不论五言或七言,都只有两种固定的句读法(参看“句读”篇)。但词的句读要丰富和复杂得多。比如五言句,格律诗里只有2-2-1或者2-1-2两种读法,但词里会有1-2-2的读法。试看下面的句子:
其中的五言句要读作:念--累累--枯冢;又如:
其中的五言句要读作:竟--无语--凝噎
3. 平仄:格律诗中句子的平仄结构只有四种基本模式,而词句的平仄结构变化很大,有的是格律诗中没有的。比如:
这里的五言句的平仄结构为:仄平平仄平
而且不象格律诗中的句子,其平仄可以“一、三、五不论”,词句中许多句子的平仄结构是确定不变的,不能改动的。比如上面的五言句的平仄结构“仄平平仄平”就是不能改动的。
4. 押韵:格律诗一般都押平声韵,而且不能转韵(从一韵变到另一韵)。但许多词都押仄声韵,而且一首词中不但可以转韵,还可以在平、仄韵之间多次转换。比如: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 (仄韵)
寒山一带伤心碧。 (仄韵)
暝色入高楼, (平韵)
有人楼上愁。 (平韵)
玉阶空伫立, (仄韵)
宿鸟归飞急。 (仄韵)
何处是归程, (平韵)
长亭连短亭。 (平韵)
5. 对仗:词不象律诗或者排律那样必须包含对仗结构。但一首词中如果刚好有两句字数相同、句读相同、平仄相反,则可以构造一个对仗结构。比如: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注1] 诗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与下一句共同构成一个对仗结构)
为了与不满足格律诗要求的词句相区别,人们常把满足格律诗的句读、平仄的句子称为“诗句”。在有一些词牌的词里,全部句子都是诗句;但在多数词牌的词中总会有一些不是诗句的句子。
例子: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念往昔豪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其中两个五言句“正故国晚秋”和“叹门外楼头”都不是诗句,因为它们的句读都是1-2-2的读法,不满足格律诗的句读规则。
上一次练习的参考答案: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此诗第二联不是对仗的,因此严格说来不是律诗。但因为有一些诗人写律诗时也不严格按律诗对仗的要求来作,因此有些人把这种诗叫“五律别调”。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此诗是一首五言律诗,中间两联是对仗结构。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此诗是一首七言律诗,中间两联是对仗结构。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此诗是一首七言律诗,中间两联是对仗结构。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此诗是一首七言律诗,中间两联是对仗结构。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渡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妇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此诗是一首五言古乐府诗,不是律诗,因为第二、四两联不是对仗结构。
* *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