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去怕麻烦的心

Facebook Logo LinkedIn Logo Twitter Logo Email Logo Pinterest Logo

【圆明网】以下是自己修炼中的一点体悟。事情极普通,但感觉很典型,也很有意思,写出来与同修们交流。
一次,妈妈和我一起往米桶里倒米。我提着米袋子,妈妈把住米袋子的口往桶里倒。在这个过程中,妈妈的手只要一突撸,米就洒出来不少。我就赶紧提醒妈妈注意。没想到,越提醒,米弄出来的越多。我埋怨妈妈说:“您总是这么固执,别人说也不听。”这下更好了,妈妈把米弄得桌子上、椅子上、地上到处都是。

我只好蹲下身,慢慢的往起捡,一边捡,一边说妈妈:“越怕什么,您越来什么。”可是妈妈却无动于衷,还说:“这点小事算什么?你往桶里倒,也得把米洒出来。慢慢捡起来就完了呗!”我一听妈妈根本不承认错误,就越发赌气的一边捡米一边嘴里絮絮叨叨的。

过了一会儿,我冷静了下来。向内找自己:没有偶然的事情,妈妈又不是故意的,我为什么这么不高兴?我这种心态不是执著心吗?为什么别人犯点小错就这么不宽容?如果是和别人配合做事,我会这样吗?我这心胸就这点容量?需要扩大啊!

我想,不能放过这次体现出的心性。如果下回再遇到这种矛盾,我应该怎么对待才对?这样一想,我脑子里的答案马上就出来了:当别人犯错误时,既然事情已经出现了,自己不要动心,静静的把事情弥补好就行了。遇到别人犯错误时,应该慈悲对待。

我又想起:以前对别人,比如同事犯错误时,我会不当回事,很包容。那是因为爱面子、有顾虑等等,不好意思说人家。其实我这颗不包容的心一直都有,只是没有机会表现出来。这回在妈妈这儿暴露出来了,是因为在亲人面前没有顾虑,所以自己的心性和心理状态就彻底的暴露出来了。我应该感谢妈妈帮助我提高心性,扩大我的容量才对。

既然如此,我想应该向妈妈道歉。可是那个“自我”又障碍着我,让我说不出口。原来人要承认错误,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需要突破“自我”才能做得到。晚上学法时,我鼓起勇气跟妈妈道歉,我说:“您帮我提高心性,我这关没过好,得跟您承认错误,不该说您。”妈妈笑的特别灿烂,说:“这点事算什么?自家人不用这么客气。”

我心口的一块东西一下子去掉了,好轻松啊!我知道自己做对了。

我以为事情过去了。第二天一早,妈妈忽然喊我去厨房。我到厨房一看,妈妈把一罐子八角等各种调料洒地上了,让我捡起来,我蹲下来开始捡 ,忽然一个念头闪过:我乐呵呵的说:“妈妈,昨天我第一关没过去,您又帮我提高心性,这回第二关我过去了。”妈妈和赶过来的妹妹一看我乐呵呵的捡调料,同时都笑了,可能也觉的挺奇妙。

我马上总结这连续发生的两件事,悟到:关键是我昨天第一次遇到矛盾,心性关没过去时,马上向内找自己了,并明确了正确的心态和做法,于是第二关就相对容易得多。到这时,我认为我找到了自己有“不包容”的这颗人心找对了。

谁知,马上发生了第三件事,这才让我恍然大悟,原来我有一颗长期未去的人心,师父通过这种方式让我认识到,并彻底去掉:

吃午饭时,我一看妈妈又是用屉布加热剩饭,心里“咯噔”一下。多少次了,我最怕妈妈用屉布加热剩米饭,因为剩米饭粘在屉布上,需要一粒粒的从屉布上拣出来,不能洗,越洗粘的越牢。以往出现这种情况,我就会习惯性的说一句:“您怎么又用屉布加热剩米饭了?”心里很不高兴。

这次,我刚想说这句话,忽然心里隐隐感觉到什么,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我埋下头,从屉布上把饭粒一粒一粒的挑拣下来。忽然,我脑中闪过一念,我笑了:“妈妈这次没有犯错误啊!只是做事方式不同,我为什么还是心里别扭?我这里应该修去的不仅仅是不包容的心,更主要的是怕麻烦的心。这颗心长期都存在,只是一直没让我认识的这么深。谢谢师父的慈悲安排。”

我赶紧笑着对妈妈说:“您这是第三次帮我提高心性,我这是怕麻烦心。”妈妈笑了,看着我慢慢捡饭粒,笑着跟我解释说,她也不愿用这种方法,但是因为电饭锅的上面一格较浅,不得已,还得用这种方法。

感恩慈悲的师父连续三次安排,让我通过身边的小事认识到自己长期不去的怕麻烦的心,增加我的耐心,扩大我心的容量。我虽然看不见这件事在另外空间对我修炼的意义,但在我表面的感受就是心里一亮,非常美妙。师父这么苦心的安排,对弟子的修炼一定是很重要。弟子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对师父的感恩。

我现在悟到,身边出现的事就是一道道修炼中考题,但首先要悟到考题是什么,这有时并不容易,因很可能就把它当作偶然发生的小事,就让它滑过去了。只有时时按照大法对照自己的心态去悟时,才能知道考题是什么。

要形成保持修炼心态的习惯,生活中发生的很多小事就都不是偶然的。每当自己心里一不舒服时,就是提高心性的机会来了。如果只把它当作常人中的日常小事,可能一忽略就过去了,没有抓住师父给自己安排的提高心性的机会,就很可惜。

师父说:“时时修心性 圆满妙无穷”[1]。

谢谢师父!

注:
[1] 李洪志师父诗词:《洪吟》〈真修 〉

* * *

Facebook Logo LinkedIn Logo Twitter Logo Email Logo Pinterest Logo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