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网】我从修炼初期就认识到,修炼要从人的思想转变成神的思想。但是这个认识很笼统、模糊。因为那时也不知道什么是神的思想。在二十年的修炼中,也在破除一些人的观念,可是又在形成很多观念,甚至是刻骨铭心的观念。心里很清楚这些观念不对,也去克制它、清除它,但是怎么也挥之不去。最近对破除观念有了一些突破,写出来与同修交流,有不在法上的,请同修指正。
哥哥(修炼人)对嫂子(未修炼大法)的不好的观念很重,我和他交流中说:“咱们应该改变对嫂子的不好的观念。”他脸上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苦笑。
我说:你可能说,她就是那样的,怎么改变呢?是的,我也曾经想过,我对她改变了观念了她怎么还那样呢?最近我反复学了师父的经文《佛性》和“主意识要强”[1]还有《大法洪传二十五周年纽约法会讲法》,神奇的是,我做资料的床上很乱(都是各种资料还有半成品等)就收拾整理,看到一张A4白纸对折着,我打开一看是一篇师尊的经文—《关于副元神一文引起的波动》。我的单张经文从不乱放,怎么会跑到床上来了?这篇经文刚发下来的时候我就背下来了,这快一年了我都没学这篇经文了。觉的有些蹊跷,立即坐下来学。当学到“其实一切不符合大法与大法弟子正念的都是旧势力参与造成的,包括自身不正的一切因素,这就是为什么我把发正念作为大法弟子的三件大事之一来做。发正念一个是对外、一个是对内,不正的谁也跑不了,只是我们对发正念的态度不同、表现不同。”[2]顿觉开了一层天!很多观念瞬间消失,只有对生命的慈悲,对自己没修好感到内疚!也明白了是伟大慈悲的师尊把这篇经文放到我眼前让我看的!是啊,当今在中国的人都是神下世转生的。那神在天上能有这种坏思想和行为吗?那不是旧势力安排的吗?那我们为什么不“将计就计”[3]即修好自己又救度众生呢?对于我们周围的一切不正的行为、言论、事物及时向内找、对号,归正,正念清除,然后正念清除对方不正的一切言行及不好的思想,不让这个生命造业,从而能得救。师父不是讲“修内而安外”[4]吗?那不是修我们、让我们树立威德吗?
哥哥听了觉的有些触动:是呀,我以前都是为她好,可就是怎么也没有慈悲心,而且她的脾气更坏了。还是被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假相蒙蔽了,对她形成了顽固的观念。
在此认识上我顺藤摸瓜,继续扩宽认识:对同修的病业假相、不精進状态、家庭魔难、互相之间的矛盾等等等等,我都没有任何看法了,我都予以否定和正念加持同修,清除一切干扰、迫害;对我自身的不正确状态、老化现象、儿孙的干扰、影响精進的表现、特别是对同修的观念和对丈夫的观念,都认清了它的来源,那就是旧势力的细腻安排,即想要达到它们所要的。它安排你生生世世的一切,给你形成所谓的脾气、秉性、安排了你的环境,形成了你的观念、经验把你牢牢的掌握在它的魔掌里,你还认为是你自己这样想、这样做的。如果我们不真正认识法,分清哪是自己想的、哪是业力、哪是观念、哪是执着指使大脑想的,那是很危险的!我悟到,只有符合法才是我们真正的自己。其它的任何理由、任何道理都不是我们先天纯真的自己。所以一定要认真学法、真正实修,这是能做好三件事、不走旧势力安排的路的保障。
我的做法是:除四个整点发正念外,每天定时发正念清理自己体内体外旧势力安排的一切因素,全盘否定旧势力的安排。最少坐半小时,最好是一小时往上。刚开始发正念时,它会拼命的干扰,让你坐不住、浑身难受、或让你没时间发、让你想不起来发,你发也让你思想胡思乱想、脑袋昏昏沉沉、很困,恨不得立刻躺下睡去,或往你大脑上反映:还是睡吧,这样也发不了正念哪等等各种各样的干扰。这就需要主意识的智慧和毅力,也是多学法和每天不懈的坚持才能突破的。
光是发正念还不够,要时刻追找思想中的活动,符合法的就是我想的,不符合法的,特别是人的理,那肯定不是我自己,那就及时查找它的来源、是什么心,针对它发正念清除。做到真正自己主宰自己。
还要摆正与众生的关系。在人世中,哪一个生命与你多亲多近,关系多好,那都是我们救度的对象。你和他越熟、越亲、或越不好,你就查找吧,那里肯定有情、有观念,那就不是我先天纯真的自己,因为我们对生命没有好和不好、亲和不亲。我们只需要救度一切众生的大慈悲心!
观念转变了,我的思想变的很简单了,身体从里到外的轻松。再也不陷在事件当中去想来想去了。看到那些执迷不悟的生命,只有对他们的悲怜和惋惜,同时向他们发出一念:清除这个生命一切不正的因素,让他能够得救!
但是我清楚的知道,一台戏是有不同角色的,对应的天体的芸芸众生是有层次、境界的。我们什么都不能执着的。因此对师父讲的“万事无执著 脚下路自通”[5]的法理又有了深一层的认识。
叩谢恩师慈悲救度和点悟!
注:
[1] 李洪志师父著作:《转法轮》
[2] 李洪志师父经文:《关于副元神一文引起的波动》
[3] 李洪志师父著作:《二零零三年元宵节讲法》
[4] 李洪志师父著作:《精進要旨》〈修内而安外〉
[5] 李洪志师父诗词:《洪吟二》〈无阻〉
* *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