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说,如著名的三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喻世明言》)、二拍等小说,往往在小说的开头,写一个与故事情节相似的小故事作为引子。那么,我们可以理解为,第一章甑士隐得道的故事就是全书的引子。书中的主人翁贾宝玉最终也出家当了和尚,他和甑士隐有相似的人生遭遇,由极富极贵到至贫至贱,在这大起大落的坎坷人生中,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最后大彻大悟,终于走上修炼的道路。 可以说甑士隐的一生就是贾宝玉一生的缩影。可惜人们在读《红楼梦》时,只被大观园中千姿百态、千娇百媚的年轻女子所吸引;只对贾宝玉奢华的公子生活充满艳羡;只为宝黛的爱情悲剧而惋惜……却忽略了贾宝玉出家这一最重要的情节。其实作者极写贾宝玉的大富大贵,是为贾宝玉的最终出家作铺垫的。正如作者在“好了歌”中所说“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请参看[指点迷津的箴言--分析《红楼梦》中的“好了歌”]一文)。“好了歌”就是《红楼梦》的主题歌。纵观全书就是写一个富豪之家的年轻公子出家的故事,从而告诫人们:人生无常,看破红尘,及时清醒。可惜能解其中味的又有几人?
让我们看看甑士隐得道的故事,也许会得到更多的启发。
甑士隐其实是个“不入道,已在道中”之人 ,有故事为证。
书中写道,红尘中富贵风流之地---苏州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一古庙,名叫“葫芦庙”,庙旁住一家乡宦,名甑士隐,在本地是一望族。。这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品。”
从这简单的介绍中,可知:他生活富裕、悠闲,对名利看得很淡。
接著书中又详细地叙述他接济贾雨村的故事:贾雨村是个穷书生,进京赶考,盘缠用尽,暂寄居在葫芦庙中,士隐早有心帮助他。一日是中秋佳节,士隐可怜雨村弧单,邀他至家中小宴,宴后送白银五十两,冬衣二套,助他赴京赶考。得到士隐的帮助,雨村一举成名,日后飞黄腾达,这是后话, 暂且不表。从此事可以看出,士隐是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人。
家庭富裕,性格恬淡,淡薄名利,心地善良,与世无争,这些都说明甑士隐是个根基很好的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书中多次写到神对他的点悟,让我们看几例:
一个夏日的中午,士隐于书房中闲坐,不觉朦胧睡去,梦到一处,不辨是何地方,忽见来了一僧、一道边走边谈,谈的是神英侍者意欲下凡,绛珠仙子为报答他的灌溉之恩,也想下凡,以终生的眼泪还他。士隐忙上前施礼,笑问道:“适闻仙师所谈因果,实人世罕闻。但弟子愚拙,不能洞悉,若备细一闻,大开痴顽,弟子洗耳恭听,可免沉沦之苦。”二仙笑道“此乃玄机,不可预泄。到那时不可忘我二人,方可跳出火坑矣。”说话间,忽然到了一个大石牌坊跟前,上书四个大字“太虚幻境”,士隐刚想跨进去,忽听霹雳一声,若山崩地陷,士隐大叫一声,从梦中惊醒。定睛一看,烈日炎炎,芭蕉冉冉,所梦之事便忘了大半。
这个梦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一、这不是梦,是他的元神到了另外空间,这个空间层次较高,是神仙呆的地方。一僧一道就是两位神仙。
二、一僧一道的话,让士隐听到,是用《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因缘故事点化他。
三、士隐企求两位神仙指点迷津,神仙说:”到时别忘记我二人,便可跳出火坑。“这说明这两位神仙有宿命通,早已看出他将来的遭遇,早已料到他日后必然得道。
再举一例:
士隐年过半百,膝下无儿,只有一女,乳名英莲,年方三岁,夫妻二人视为掌上明珠。一日,士隐抱着女儿,在当街的大门口玩耍,忽然那边来了一僧一道,癞头跛脚,疯疯癫癫,见了英莲,便大哭起来,对士隐说:“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舍我吧!”士隐知是疯话,抱着女儿要进门。那僧指着他大笑,口内吟了四句诗:“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息火灭时。”这大哭、大笑中说的话其实是告诉士隐两件事一、英莲的命很苦,而且会连累爹娘,“菱花空对雪澌澌”
这句是说,英莲会被浪荡公子薛蟠抢去,受尽凌辱与折磨。
(“菱花”指英莲,英莲被人贩子拐卖多次,最后改名香菱,“雪”,指薛蟠)
元宵佳节后,士隐家会有灭顶之灾即一场火灾。
神仙如此清楚的点化,可惜士隐此时还不明白,说明机缘还未到。
接著书中叙述士隐的遭遇。
元宵佳节,士隐命佣人抱英莲到街上看花灯,佣人上厕所,把英莲放在一家门槛上坐着,回来后不见了英莲,找了一夜,仍不见踪影,吓得不敢回家见主人,自己逃命去了。士隐派人四处寻找,音讯皆无,夫妻二人日夜啼哭,不到一个月,士隐就得了一场大病,接着妻子也思女成疾。
不料隔壁的葫芦庙因炸果子进贡不小心失了火,火势漫延,此处多用木壁,于是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将一条街烧得火焰山一般,可怜甑家与庙只一墙之隔,早已烧成一片瓦砾。只有人逃出命来,士隐只得将田庄卖了,夫妻二人投奔岳丈家去。
岳丈是个势力小人,见女婿狼狈而来,心中不乐,用士隐的钱半哄半赚买了些薄田朽屋给他。士隐读书之人,不懂农事,免强支持一、二年,越发穷困。丈人又不断骂:“好吃懒做”、“没用的东西”,士隐心中悔恨,再加失女之痛,失火惊吓,急忿怨痛,已有积伤,暮年之人,贫病交攻。一日拄了拐棍到街前散心,忽然迎面来了一个跛脚道人,口内哼着歌,别人以为是疯话,只有士隐听得明白,原来是“好了歌”一听此歌,士隐猛然大彻大悟,接着也续了一首诗,为“好了歌”作注。那跛道人拍手笑道:“解得切!解得切!”士隐便说一声“走罢!”将褡裢抢了过来,背在身上,头也不回,同道人飘然而去。
跛道人知道士隐的机缘已到,用“好了歌”点悟了他。文章开头,士隐在梦中,神仙曾对他说“到时别忘了我们二人,方可跳出火坑”,士隐终于得道,永远脱离了人间苦海。
* *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