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网】
吕蒙正,字圣功,河南洛阳人,宋朝名臣。襟怀博大,度量如海,《宋史》说他:“质厚宽简,有重望,以正道自持。凡事敢言,每论时政,有未允者,必固称不可,上嘉其无隐。”“时皆服其量”。有很多故事流传于世,笔者在这里选取几例。
一、不记人过
吕蒙正刚担任参知政事(丞相),进入朝堂时,有一位官吏在朝堂帘内指着吕蒙正说:“这小子也来参政啊?”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走过去了。与他同行的人非常愤怒,下令追查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急忙制止他们。
下朝以后,那些与吕蒙正同行的人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彻底追究。吕蒙正则说:“如果知道那个人的姓名,就终生不能再忘记,因此还不如不知道那个人的姓名为好。不去追问那个人的姓名,又有什么损失呢?”当时所有的人都佩服吕蒙正的肚量。
二、不为物累
吕蒙正做宰相时总以宽厚待人,宋太宗非常赏识。有一位朝士,家里收藏古镜,他说此镜能照二百里地,想通过吕蒙正的弟弟把古镜献给吕蒙正来求得(吕蒙正的)赏识。吕蒙正的弟弟告知吕蒙正后,他笑着说:“我的面子只不过碟子般大小,怎么能照到二百里?”他的弟弟于是不敢再言语。听到此语的人都赞叹佩服,都说他比唐朝宰相李德裕(李德裕曾罢冗官二千余员,以为人严峻拒绝请托著称)更贤德。嗜好很少,并且能够不被外物牵累,(这)是过去的贤人也很难做到的。
三、慧眼识人
吕蒙正拜相后,他的幕府中有个叫富言的人,出身也较贫寒。有一次富言对吕蒙正说:“我的儿子已经十几岁了,想让他进书院学习,受到正规系统的教育。但我个人无能为力,请大人帮忙成全。”吕蒙正答应了富言的要求。
第二天,富言把自己的儿子带来见吕蒙正。吕蒙正见这个孩子知书达礼,就询问了他的功课学业。经过一番交谈,吕蒙正大加赞赏地说:“这孩子将来的名位将不亚于我,而且建立的功勋伟业将远远超过我啊!”于是,吕蒙正当即决定让这个孩子与自己的两个儿子同学读书,所有费用都由自己供给。
富言的这个儿子就是宋朝历史上著名的大臣富弼。在宋仁宗的时候,富弼两度被拜为相国,与当时的另一名臣范仲淹一起整肃朝政,建树颇广。
人的成长离不开当时所处的文化环境,传统文化环境培养出来的人真的仁德具备,这样的人才是国之福、民之福;在中共邪党的党文化环境中培养出来的人是假、恶、斗俱全,只有邪恶党性,为了一己之私什么事都干的出来。古今对比,当今的中国人多么需要摈弃中共邪党,才能回归传统,才能成为真正的炎黄子孙。
* *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