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网】
人无完人,善恶同在。《水浒传》把人性的善恶两面通过刻画一群“好汉”的众生相,把善的一面给以肯定和强调,把恶的一面给以规范,即为“盗亦有道”。然而在大的时代背景下,特别是所谓“乱世”里,人的善行的善果未必能够抵消恶行招致的恶果。人做什么事都是离不开善恶有报的天理制约。如何才能多行善事,抑制自己身上的魔性呢?那就要走上一条修炼的路了。
第三部名著《西游记》正是讲述了一个完整的修炼故事。
《西游记》是一部深得老少喜爱的文学巨著。世人爱看《西游记》,多不知它所蕴含的,也就是作者特意要表达的实质。《西游记》问世以来,其主旨极少有人提及,只把它当作一部浪漫主义的神话小说来看待。并不是吴承恩刻意要隐瞒什么而故意写得隐晦。《西游记》所表达的主题是显而易见的,只是人们都没有站在修炼的角度上去领悟, 只顾欣赏千奇百怪的妖魔鬼怪和变幻奇妙的故事情节,而没有深一步的思想:作者借以表达的用意究竟是什么。
故事围绕唐僧西天取经的经历展开,其实这已经告诉了人们讲的是修炼的故事。唐僧取经前的身世和经历也属修炼,同时为他“取经”作了全面而完整的铺垫。孙悟空所展现的诸多神通,对于修炼有素的人来讲,并非妄言。天机是不能随意示人的,所以吴承恩就用一个至为含蓄的方式把它表达了出来。看孙悟空初随唐僧时,杀的六个强盗的名字: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意见欲、身本忧。这一回的题目却是“心猿归正,六贼无踪”。再明白不过了,六贼者,正是僧人所要做到的“六根清净”。哪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者也。而要做到这一步,也只有归正了心之后才能达到的。
人修炼是相当苦的,没有金刚不动的心志是圆满不了的。有许多僧人,终日在那坐着,就是打坐、念经,别人根本不可能感知到他内心境界的升华,可是他却是在修炼。他在打坐、念经、修心性的过程中,就在归正着自己,就在清理着“六贼”。要想表达出来,表面看来也是很简单的法理。可要做到这一步,却是要不断的加强修炼的信念,不断地清除来自自身“眼、耳、鼻、舌、身、意”的干扰。吴承恩怎么告诉世人的,就是孙悟空对六个强盗的打杀,具体、形象。当然,打坐、念经只是修炼的一部分,修炼者还得经过各种考验才能真正提高心性。
唐僧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表面看来,光怪陆离、变幻万千。实则,难难都是考验,难难都是针对修炼者的人心而来。不经女儿国,怎么去除色欲之心?没有六耳猕猴,怎分得清“真我假我”。取经路上所遇,人也好,妖也罢,没有一件事是偶然的,都是如来佛特意安排好的。换句话说,只要修炼者心定意坚,就没有过不了的火焰山,就一定会走向圆满。
(待续)
* *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