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网】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处世当无愧心”,“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不欺暗室不欺心,不愧屋漏不愧人……坦荡者,可以宠辱不惊,坐观窗外叶枯叶荣,静品天外云卷云舒;可以站在高处俯瞰,享受登高远眺的悠然;可以看淡人间一切得失、恩怨,拥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举重若轻。
所谓坦荡,就是一个人在待人接物中体现的一种泰然自得、坦然自信的高贵气质。坦荡者都有一种“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高度自信,相信“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他们正直、诚实、清廉、无畏,不愧天地神明的优秀品质,让无数人敬仰。
春秋时期宋国有人得了块宝玉,拿去献给当时的大官子罕。子罕不受,并说:“你的宝物是这块玉,我的宝物是‘不贪’;我若是收下你这块玉,你和我的宝物岂不都丧失了吗?还不如各人留着各自的宝物为好!”那人听后跪下磕头,说:“我是个小小老百姓,藏着这么贵重的宝物,实在不安全,献给您也是为了自家的平安啊!”子罕于是在本城找个地方让其住下,并介绍加工买卖玉石的商行帮他把玉琢磨好,卖了个好价钱,然后让他带着钱回家做老板去了。
晋国老臣祁奚是个襟怀坦荡之人,“举贤不避亲仇”的故事就来自于他。当年祁奚年事已高,将要还政于君。悼公问何人可以接替他,祁奚推荐了解狐。悼公惊讶地问道:“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何要推举他呢?”祁奚的回答是:“您问的是谁能接替我的职务,没有问谁是我的仇人。”悼公又问何人可以担当都尉,祁奚推荐了祁午。悼公听后又是一惊,说:“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祁午不是您的儿子吗?”祁奚应道:“您是问谁可以担任这项职务,没有问他是不是我的儿子。”后来事实证明,祁奚推荐的这两个人都很称职。如果祁奚没有坦荡的胸怀,恐怕很能做到这一点吧。
被祁奚推荐的解狐为人耿直,公私分明,他和当时晋国一个势力强大的大夫赵简子关系很好。后来,赵简子领地的国相职位空缺了,他就让解狐帮着推荐一个人,让他感到意外的是,解狐竟然推荐了夺走自己妻子的荆伯柳,因为他觉得只有荆伯柳可以胜任。果然,荆伯柳把赵简子的领地治理得井井有条。荆伯柳得知是解狐推荐自己后,就登门前去拜谢,但解狐却说:“我推荐你,那是为公,因为你能胜任,可是私人之间,我和你有不同戴天之仇。”
东汉时期的杨震,自幼就苦读诗书,通晓经史,人称“关西孔子”。杨震不喜仕途,一直教了二十多年的书。后来,大将军邓骘听说了他的才能,就下令征召他为官。杨震做官后,为官清廉,从不接受贿赂,先后四次升迁。在他前往做荆州刺史之时,他的老朋友王密怀揣着10斤黄金深夜来探望他。王密是杨震以前举荐为官的。杨震拒绝接受黄金,说:“老朋友了解你,你却不了解老朋友,这是为什么呢?”王密回答道:“深夜没有人会知道的。”杨震却说:“天知道,神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非常羞愧的走了。后来,杨震又调到诼州当太守。他从不接受别人的私下拜请。他的子孙们吃的是粗茶淡饭,出门也不乘车。有的老朋友或家族中的长辈劝其给子孙们置办些产业,杨震却说:“我要做一个清白吏,让后世人称我的子孙为清白吏的子孙。我把这种传统留给后代,这不是最丰厚的遗产吗?”
东晋大臣庾亮有一匹好马,他的属下认为其对主人不利,就劝庾亮卖掉。庾亮却说:“怎么可以将危害自己的东西转嫁给别人呢?”他始终没有将好马卖掉。与之相类似的北宋司马光,在让手下卖掉自己所乘马匹时说:“这匹马有肺病,一定要先告诉买家。”如此不欺心,不正是深受君子坦荡之风的教育?
唐朝书生李勉幼小穷苦。有一次,他到河南去游玩,和一书生同住在一间客店里。谁料那个书生得了病,他在将要死的时候,拿出了藏着的银子对李勉说:“请用这个银子将我埋葬,其余的银子,你就自己拿去好了。”李勉答应了。在埋葬书生的时候,他把多余的银子放在棺木的下面,并在找到书生的家人后,把银子还给了他们。李勉后做官到了出将入相的地位。
唐朝武则天时的大臣陆元方准备卖掉位于东都洛阳的一处不动产,找到买家后,就在买家将要付款买单的时刻,陆元方告之:“此宅甚好,但无出水处耳。”结果可想而知,买房人不买了。陆元方的家人对此议论纷纷,但他却说:“不尔,是欺之也。”意思是不说就是欺骗人家。
北宋大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担当之言迄今仍回荡在关心国事天下事中的国人心中。他不仅是个忧国忧民之人,更是一个襟怀坦荡,敢于直言的忠臣。初涉朝堂的范仲淹发现仁宗皇帝虽然已年满二十,但朝中各种军政大事,仍然由年逾花甲的太后处置,这令范仲淹感到不安。天圣七年(公元1029年)冬至,太后竟然要让仁宗皇帝和百官一起,在前殿给她叩头庆寿。范仲淹认为,皇帝给太后叩头庆寿,是皇帝的家事,应该在后宫進行;前殿是皇帝与百官处理朝政的地方,在此行家礼,有损君主的尊严。他因此上书朝廷,要求太后取消这一计划,同时还要求太后应撤帘罢政,归权于仁宗皇帝。范仲淹的奏疏,使举荐他的大臣晏殊大为恐慌。他责备范仲淹妄言朝政,不仅会毁了自己的前程,而且还连累举主。对晏殊一向敬重有加的范仲淹解释说:“我正因为受了您的荐举,才常怕不能尽职。”晏殊深感羞愧,默许了范仲淹的所为。虽然范仲淹因此被贬,但很多人都赞赏他的勇气。
北宋张舜民在《画墁录》中还记载了这样一则关于范仲淹的故事。范仲淹在修史时将以前一个官员的丑行写了進去。夜里,他梦见这个人前来威胁:“如果不改掉我的事,我就杀了你的儿子。”范仲淹当然不为所动。没想到几天后,患病的大儿子果然死了。当晚范仲淹又梦见了这个人说:“你要再不改,我就杀了你的二儿子。”几天后范仲淹的二儿子果真生了病。家人都十分着急,恳求范仲淹修改书稿,他却坚持不改,并说:“我写书要实话实说,就算孩子死了,我也不能违反事实。”没多久,范仲淹的二儿子的病也好了。范仲淹坦荡的正气和坚持,让世人着实佩服。
类似流传很广的故事还有宋代的包拯绝故人亲党、渔人还一钱,元代许衡的“梨无主,心有主”和杨继宗不爱钱,明代的甄彬还钱,等等。
天乃大,地波涌,可容君子坦荡之道。如果一个人处世无愧于心,无愧于天地,那必是坦坦荡荡的真君子。问世人,这样的真君子如今还有多少呢?
* *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