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节俭济贫、律身训子的张英

Facebook Logo LinkedIn Logo Twitter Logo Email Logo Pinterest Logo

【圆明网】
清代人张英(1637~1708年),字敦复,号乐圃,江南桐城(今属安徽)人。康熙年间中進士,曾任礼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文华殿大学士。由于他精明强干,又清正廉洁,一直深受皇帝的信任。张英在文坛上也颇负盛名,其《聪训斋语》、《恒产琐言》和《笃素堂文集》等书,曾经广为流传。

一、节俭济贫

张英一向力求节俭,不奢侈浪费。平时,每顿饭最多是两荤两素,而且只吃八成饱;穿的也常是旧衣衫。他认为,当时京城一桌酒席,往往超过几十两金子,完全是为了讲排场、摆阔气,有百弊无一益,理应革除。所以,他几乎从不应邀赴宴,更不主动地设宴待人。对于时兴的看戏风,他也不感兴趣。他曾多次表示:与其把钱花在请客看戏上,倒不如拿去救济贫困急难的人,让别人也和自己分享其利,共享其乐。

对于过生日,张英也历来不讲究。但当他六十大寿时,他的夫人却破例地费起心思来。照她的计划,是专门雇个戏班子,唱一场“堂会”,并设宴款待那些前来贺寿的亲朋好友。张英得知后,坚决不同意。他劝夫人取消这一计划,而用这笔费用,做成一百件衣裤,施舍给行走在路上的穷人们。结果,老伴依了他。当他看到饥寒交迫的陌生人,得到衣裤时的那种喜从天降的样子,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他觉得,这个生日过得最有意义,最愉快。

张英告老还乡后,仿照名人陆梭的方法,将一年的费用分成了十二股,一月用一股。每天他都在食用方面尽力节省。到月末时,算出一月所剩余的钱,将它单独放在一个地方保存着。一旦发现谁家生活困难,或是遇有特殊情况急需用钱时,便主动地拿出来接济他们。

张英还深有体会地对人说:“一个人每天做一两件有益于他人的好事、实事,其乐趣,要比每天享受丰厚的食物好得多。”

二、注重修养

在张英生活的时代,无论达官贵人,还是普通百姓,都非常重视吉日良辰。有一次,他偶尔在忌日的那一天,穿了朝服出门去。刚走了不远,旁边有个人大声向他喊道:“今日是忌日!”他一听,急忙转回家换掉了朝服。事后,张英经常向家人说:“我虽然不认识那个人,但心里却很感激他。”张英还就此写道:“诸如此类的一些事情,对自己没有丝毫损失,但对别人却是有益的。人们常说,同是鸟类,一听鸾凤的名字就欢喜,一听猫头鹰的声音就讨厌,这是因为鸾凤能给人带来福音,而猫头鹰却给人带来灾祸;同是草木,人们见了毒草就避开,而见了人参、茯苓,则当成了宝贝。这是因为毒草能害人,而人参、茯苓有益于人的健康。”由此,他得出结论:“一个人若能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有益于人,彻底戒除有损于人的事,那么,人们就会盼望他如盼鸾凤,珍爱他如同珍爱人参、茯苓。”因此,张英更加注重起自己的道德修养,几乎也做到了“每日三省吾身”。而且在博览群书中,对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更加仰慕。白居易晚年时将官职、名利,看得很淡,不论升迁、贬黜、留京、外放,都心平气和,处之泰然,尽其所能地多为他人谋利益,从而赢得了普天下一片赞扬声。张英鉴于白居易取字号为“乐天”,也特地为自己取号为“乐圃”,以示学习白居易。

三、立训育后

张英晚年曾立了一份家训。主要内容有二十个字,即:“读书者不贱,守田者不饥,积德者不倾,择交者不败。”翻译成白话,就是:认真读书的人,一定会受到别人的尊敬;勤守田产的人,永远都不会受到饥饿的威胁;为求福而做好事的人,一辈子不至于覆灭;择贤者与之交友的人,则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为利于“律身训子”,张英还围绕着这二十个字做了一些论述。首先,张英认为:读书可养身心。他引用《尚书•大禹谟》中的话,强调“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来说明人心很容易变坏,而良好的品德却不容易培养起来。他指出:人生碰到的不如意事很多,即使白居易、苏东坡、陆游那样名传千古的人,也都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甚至受尽了折磨。所以,不要一遇到不顺心的事就怨天尤人,应当从读书中去增长见识.去陶冶情操,去适应复杂多变的现实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永葆愉悦的心态,并赢得世人的尊敬。

其次,张英主张将“耕读”作为长久之计。他说:一般讲来,人生最快乐的事,有三个方面,即高贵、富裕、多子多孙。然而这三个方面,能够妥善处理就是幸福,不能妥善处理就会成为累赘,甚至被这种累赘,拖牵得精疲力尽。高位,令人迷恋,但同样也是遭人责备的处所,忌恨嫉妒的根源,利害得失的关卡,辛劳苦楚聚集的中心。富裕,必然招至亲戚的请求,穷人的怨恨,仆人的奸骗和大小盗贼的算计;而多子多孙,一旦对他们教育不好,惹出的乱子则更大更多。接着,他列举了许多居乡耕读的好处,告诫子弟们:不要思慕城里的繁华,不可妄求所谓的功名利禄,而应当在家边耕边读。这样,将无忧无虑,自得其乐。

在谈到“积德者不倾”时,张英勉励后辈们:要做一个有益于他人的人。并启发他们学习鸟中的鸾鸟和凤凰,草木中的人参和茯苓。还说:这样的人,必定受天地保佑,令鬼神敬佩。对于“择交者不败”,张英论述得更为详尽。他说:一个人读了书,有了妻室,建立了家庭,渐渐远离了父母的教诲,离开了塾师的管束。这时往往是交友的开始,也是同朋友打得火热的时候。然而,由于刚刚迈入社会,思想还不成熟,又缺乏各方面的经验,如果有行为不端的人插入進来,没有不被带坏的。一旦上了他们的圈套,其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他强调指出:“在选择朋友、交际往来这方面,我看到的和亲身经历过的,最为深切。那些阴险毒辣的人如毒酒入口,如毒蛇缠身,千万不可深交,一与他们交上朋友,就很难脱身,无法挽救,其危害更烈,是这几个方面最重要的问题。

正是由于张英教子有方,他的儿子张廷玉(1672~175年)二十八岁中進士,步入仕途,后来升为军机大臣;张廷玉的长子张若霭,也在二十多岁参加殿试时,被雍正皇帝钦点为一甲三名,即探花,后来任职南书房、军机处,并成为当时著名的清官,颇有其祖、其父的遗风。

(事据《清史稿》等)

* * *

Facebook Logo LinkedIn Logo Twitter Logo Email Logo Pinterest Logo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